学了四年计算机的大学生,竟然跑去求职卖货?这年头,真是活久见了。
前两天,胖东来老板于东来直播时遇到个奇葩事儿——一个浙江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眼巴巴地在连麦里问啥时候招人,说自己想去。结果于东来一句"那你咋不找本行的活儿?"直接把这哥们儿给问懵了。小伙子憋了半天,蹦出三个字:"压力太大。"
啧啧啧,这话听得人心里五味杂陈。一个本该在互联网行业里叱咤风云的专业人才,居然想着跑去零售业从头开始。这到底是时代病了,还是年轻人迷路了?
网友都炸锅了:这波操作看不懂
这事儿一出来,网上立马就热闹了。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太玻璃心,受不了一点压力就想逃;也有人心疼这小伙子,觉得现在IT行业确实卷得离谱,996都算轻的了;还有一帮吃瓜群众在那儿调侃,说不定人家就是想体验一下"躺平"的快乐呢。
但最扎心的,还是于东来那句话:"学了专业却不干,改行就得从零开始。别光盯着工资看,沉下心,把喜欢的事钻透了。"
这话说得,就像一盆冷水直接浇在头上,让人瞬间清醒。
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怎么了?
压力山大,已经成了这一代年轻人的标配
说实话,现在的IT行业确实不好混。技术更新快得跟坐火箭似的,今天刚学会的框架,明天就被淘汰了。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忙起来,连续几天睡在公司都是常态。
更要命的是,这行业的竞争激烈得要死。一个岗位,几百号人抢。面试官恨不得把你祖宗十八代的技术栈都问一遍。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了,还得时刻担心被裁员。这种环境下,年轻人心理压力不大才怪。
躺平文化的诱惑力
另一边,胖东来在网上被包装成了"员工天堂"。不加班、福利好、老板人性化,这对于在互联网公司里被折磨惯了的年轻人来说,简直就是理想中的乌托邦。
看着抖音上那些胖东来员工开心工作的视频,再对比一下自己熬夜秃头写代码的日常,心理落差能不大吗?
于东来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逃避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于东来虽然说话直接,但确实说到了关键点上。转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之前学的所有专业知识、积累的工作经验,全部清零。
就好比你练了十年钢琴,突然说要改学小提琴。理论上没问题,但之前的功夫不就白费了吗?而且,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坑,零售业看起来轻松,但要面对各种奇葩顾客,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工资天花板也相对较低。
找到自己的节奏更重要
"沉下心,把喜欢的事钻透了"——这句话听起来像鸡汤,但仔细想想,确实有道理。
一个人如果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深耕,不仅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还能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这种内在的满足感,往往比外在的工资待遇更能让人获得持久的幸福。
而且,真正牛逼的程序员,哪个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多年?马化腾、张小龙这些大佬,哪个是半路出家的?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太难了
内卷化的恶性循环
现在这个社会,确实对年轻人不太友好。房价高、生活成本大、就业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更可怕的是,这种内卷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你不加班,别人加班;你不学新技术,别人在学;你想休息,市场不允许。这种环境下,年轻人想要逃避,心理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社交媒体的毒鸡汤
再加上网上各种"躺平有理"、"何必那么累"的论调,这些观点就像病毒一样传播,让本来就焦虑的年轻人更加迷茫。
看着别人晒的岁月静好,再对比自己的鸡飞狗跳,心理防线很容易就崩了。
网友们的态度也很有意思
有网友说:"现在的年轻人确实太脆弱了,一点压力就受不了。我们那个时代,哪有这么多借口?"
也有网友反驳:"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竞争压力比以前大太多。理解万岁吧。"
还有比较理性的网友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职业的自由,不应该用固化的思维去绑架别人。但是,逃避确实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接受现实,但不妥协
说到底,这个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纠结,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集体焦虑。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太快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这个巨大的机器里疲于奔命。
但问题是,逃避真的能解决问题吗?还是只是把问题延迟了?
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于东来的建议虽然听起来老套,但确实击中了要害。现在的年轻人,太容易被外界的声音影响,太容易被短期的困难击倒。
真正需要的,是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坚持和韧性。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不是遇到困难就绕道走,而是学会在困难中成长,在压力中蜕变。毕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刀切地说转行就是错的。有些人确实不适合IT行业,有些人可能在其他领域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关键是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而不是盲目地逃避。
这事你怎么看?如果你是那个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面对行业压力,会选择坚持本行还是转投胖东来呢?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配资公司行情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