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值深研社
招商基金百亿新秀翟相栋或将离职:公募名将频现“奔私”潮,行业稳定性再受质疑
导语:
7月22日,招商基金公告称,翟相栋所管的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增聘陆文凯为基金经理共同管理。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对翟相栋可能离职的猜测。作为公募行业的新秀,翟相栋在短短三年内将这只“迷你基金”打造成百亿元级别的明星产品,然而,他的离职传闻再次将公募基金行业的稳定性问题推上风口浪尖。今年以来,多位公募名将相继离任,公募基金“去明星化”趋势愈发明显,行业稳定性备受质疑。
一、翟相栋的崛起与可能的离职
翟相栋在2020年6月加入招商基金,2022年4月29日起担任招商优势企业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短短三年时间,他将这只规模不足4000万元的“迷你基金”打造成百亿元级别的明星产品,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2023年和2024年,招商优势企业分别取得了27.25%和30.16%的收益率,2025年以来收益率也达到了20.19%,大幅跑赢业绩比较基准。整体来看,翟相栋的任职回报达到了117.90%,年化回报为27.24%,在同类2901只基金中排名第5。
然而,7月22日,招商基金公告增聘陆文凯为招商优势企业的基金经理,与翟相栋共同管理该基金。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对翟相栋可能离职的猜测。招商基金回应称,基金经理变更是公司基于整体投研团队长远规划、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及产品管理的切实需求做出的正常调整。然而,业内普遍认为,这可能是翟相栋离职的前兆。
二、公募名将频现“奔私”潮
2025年,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相继离任。3月12日,华商基金周海栋离任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4月17日,工银瑞信基金蒋华安卸任9只FOF的基金经理;5月17日,景顺长城基金鲍无可离任8只基金的基金经理;7月17日,安信基金张翼飞卸任所有在管产品。这些基金经理的离职,再次引发了市场对公募基金行业稳定性的担忧。
“公奔私”现象愈发明显,部分基金经理选择加盟大型基金公司或者奔私,以谋求更好发展。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分析指出,相较于公募基金相对固定的薪酬体系,私募机构推行的高比例业绩分成模式,对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更具吸引力。此外,私募领域更高的投资自由度,以及基金经理自身的职业发展诉求,也成为推动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
三、行业稳定性受质疑
近年来,基金经理变更现象增多,对于投资者而言,面对基金经理的离任,需要在公司整体投研能力的基础上重新评估接任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公募基金“去明星化”趋势愈发明显,行业稳定性备受质疑。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表示,私募虽然运营难度不小,却仍对一些基金经理颇具吸引力。一方面,私募薪酬激励机制更为诱人,业绩提成可让基金经理在产品表现出色时收获丰厚回报;另一方面,私募投资自由度高,能让基金经理更充分施展个人投资理念与策略。再者,从职业发展角度,“奔私”有创业性质,可打造个人品牌,实现从“打工人”到掌舵者的转变。
然而,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可能会对基金的稳定性和投资者的信心产生负面影响。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基金时不仅要关注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更要关注基金公司的整体投研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结语:
翟相栋的离职传闻再次将公募基金行业的稳定性问题推上风口浪尖。今年以来,多位公募名将相继离任,公募基金“去明星化”趋势愈发明显,行业稳定性备受质疑。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可能会对基金的稳定性和投资者的信心产生负面影响。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基金时不仅要关注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更要关注基金公司的整体投研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配资公司行情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